沈周《山水册·雨满青山图》:群山苍苍望转迷,山色空蒙雨亦奇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1:46 点击次数:187
图片
沈周《山水册》
沈周《山水册》创作于明成化十八年,时年五十六岁。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。
图片
雨满青山
米家皴是宋代画家米芾和米友仁创立的一种山水画皴法,以淡墨和浓墨的点子来表现山石的质感和云雾的朦胧感。在这幅画中,沈周巧妙地运用了米家皴,通过点子的疏密和浓淡变化,表现了雨后山峦的湿润和云雾缭绕的效果。真如苏轼所写:山色空蒙雨亦奇。西湖雨中山色空灵迷离,雾气氤氲,与“雨满青山”的湿润感浑然一体。
图片
画中的山峰和云雾部分,可以看到明显的点子皴法,使得山体显得更加立体和生动,云雾也显得更加飘渺和灵动。
韩翃《宿石邑山中》这道:“浮云不共此山齐,山霭苍苍望转迷。”浮云低垂、山霭苍茫,远望群峰渐隐于云雾,暗合“青山半藏于云”的朦胧意象。
画面采用了传统的“三远法”构图,即高远、深远和平远。远处的山峰高耸入云,中景的山峦层层叠叠,近景的树木和建筑则显得更加清晰和具体。
画中的建筑位于画面的左侧,与右侧的山峰形成对比,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。建筑的屋顶和墙壁线条简洁明了,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。
画作主要以淡墨和淡彩为主,色彩柔和,笔墨细腻。山石和树木的墨色浓淡相间,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和层次。王维“山色有无中”,以“有无”消解山形轮廓,与沈周淡墨虚化山体的手法如出一辙。
雨后的青山在淡墨的渲染下显得更加清新和湿润,树木的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给人一种朦胧、宁静祥和的感觉。
朦胧既是技法,亦是心境载体。沈周晚年“粗沈”风格中湿润苍茫的墨韵,与“山静似太古,日长如小年”的禅意相融,将时间凝固于云雾的流动中;而苏轼“山色空蒙雨亦奇”的豁达,亦在沈周雨景山水的温润墨色里找到视觉注解。
这一点感兴,些许笔墨,从心灵深处流淌到笔下,氤氲出这样一片山水微境,闲时观之,可欣可悦也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- 上一篇:咬文嚼字 | “诞辰多少周年” 用法是对是错,我也来凑个热闹
- 下一篇:没有了